返回旧站
网站首页
走进滨河
学校简介
领导班子
校长寄语
办学成就
校园美景
校史资料
学校科室
办公室
教务处
政教处
安全保卫
后勤处
团委
工会
信息中心
教学教研
常规教学
教育教研
教师培训
教师发展
教师风采
教育科研
继续教育
教师获奖
新闻中心
滨河新闻
教育要闻
滨河视频
通知公告
学生园地
校园文学
活动剪影
优秀学生
在线学习
德育天地
平安校园
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党建工作
党员学习
党建动态
支部活动
廉洁文化
党员心声
业余党校
招生考试
中招
高招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学习
>>
正文内容
党员学习
滨河党建丨弘扬教育家精神,夯实教育强国之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6 08:47:45
点击数:
字体:
小
大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教育家精神,就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践行建言献策。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旨在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宣讲团还将分赴河北、黑龙江、江苏等12个省份开展巡回报告。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人力资源,是科技强国的第一保障,是人才强国的第一支撑。建设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关系能否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培养造就更多大国良师、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
近年来,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教师职业成长的制度空间不断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治保障全面加强。此外,我国公立学校教师采用事业编制管理,由公共财政保障待遇,具有很高的职业稳定性和社会声望。较高的待遇保障水平和职业稳定性是世界教育强国教师政策的共同选择,其背后隐含着对教师职业公共属性的政策共识。与此同时,如何在保障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激励、提升队伍活力,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治理难题。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力倡导教育家精神,正是回应该问题的“中国方案”。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提升。当前,我国教师的待遇保障已经站在了很高的历史水平,相关制度基础设施也趋于完善。这些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回应教师的物质需求和发展需要。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呼应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选择。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建设教育强国任重道远、使命艰巨,迫切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和价值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论的创新,还需要政策上的创新,即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推动教师政策的发展完善。
要把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底色。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丰富和完善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的各环节。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加强优秀教育家典型事迹的传播和表彰。丰富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的内涵,由重视物质保障转向精神和物质并重,加强对优秀教师的精神激励。
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学校作为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层级,把学校管理者作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元,也是对教师影响最多的组织形式。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对学校教师的精神状态、发展需求、面临问题最为熟悉,也是教师教书育人行为的榜样和带头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主体。为此,在学校层面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重视培育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教育家精神。
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是当前我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今天弘扬教育家精神,应在接续历史传承的基础上,选树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家,加强典型事迹的传播和表彰,让优秀教育家的形象深入人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同时,要严厉打击损害教师形象、教师权益的行为,在法律上、政策上、舆论上为尊师重教传统的接续传承提供保障。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
上一篇:
伊川县滨河高中战“疫”优秀人物——安全保卫处张英豪
下一篇:
滨河党建丨党建知识应知应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