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河之声丨伊川县滨河高中家校共育分享第4期——《家庭教育之因势利导》
2023-05-16
家校共育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将逐渐被多元,开放的现在教育体系所代替。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再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心理的健康成长,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举全社会之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就是必然的选择。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长的观念各不相同,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推荐词】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讲师,她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热爱教育的精神。她深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她一直致力于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
《家庭教育之因势利导》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就家庭教育中有关因势利导的内容分享给给每位家长。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北部一个小镇上。他出生后,体质差,脑袋大,大夫断定他得了脑炎症,他母亲心如刀绞,噙着泪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孩子抚养成人。出乎意料的是,爱迪生稍稍长大一些以后,却变得身体健壮、精力旺盛,非常活泼、淘气,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尽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人们都认为小爱迪生的头脑有点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他已不满足于向别人询问,什么事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她的母亲深感自己的孩子有一种独特的探索和钻研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从这以后,母亲对他更有耐心,解释问题更细心、具体了。
1855年春天,8岁的爱迪生在父母的陪同下高兴地到镇上一所学校上学了。爱迪生好问的天性在学校一直未改,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总爱问个为什么。母亲发现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专程买了《自然科学与实验科学入门》一书。这是一本介绍当时最新的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书,书中讲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爱迪生心灵手巧,他照着书本自个儿琢磨着,把上面讲的知识一条条搬下来亲手做实验。
爱迪生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痴迷,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实验,一生获得了1000多项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教子最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发现、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天赋,以及对孩子的事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这便是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法就是当孩子的个性、志趣、气质等呈现出某种发展趋势时,顺着这种发展趋势,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引导,以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
其一,要善于观“势”。只有看准了势,才能决定如何导,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否则,如果认错了势,造成逆反心理,就很难引导了。这种“势”即孩子个性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天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对于培养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观“势”非常重要。这种“势”一般蕴含在孩子的各种活动之中。因此父母要善于“观”,从孩子的活动中去观察、去把握。“观”的目的是把握准确的“势”。
其二,因“势”确定引导方向。假如孩子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天赋,那么在不忽视其他功课的基础上要把音乐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莫扎特3岁时就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具有音乐方面的天赋,父母便大力培养他的音乐才能。倘若孩子在数学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则不能强迫他去主攻文学,而是要顺应他的兴趣,把数学作为发展方向。
其三,借“势”善“导”。把准了“势”,又确定了引导方向,就要借“势”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善”字,即要抓住“势”中有利于达到自己目的的东西加以发挥、引申。要想导出所需的结果,必须善“导”。善“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排除一切干扰。这就是说,要对孩子的天赋、兴趣予以培养和保护: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场所使孩子的兴趣、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二是要呈阶梯状往上引导,要“拾级而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三是引导的目标要高,要往专家和杰出人才的方向引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建设不仅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深厚基础,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回答好家庭教育的时代新命题,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回顶部
Copyright@2008-2015 伊川县滨河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